,湖南儿女夜以继日地干。湖南壮劳力的迁入,极大地增强了发展橡胶生产的力量。1961年至1962年,湖南支边人和农场职工开荒橡胶林近15万亩。短短3年里,云南农垦橡胶种植面积从5万亩猛增到20万亩。1963年至1965年,以云南等地为代表的中国天然橡胶种植业迎来生产黄金期,中国天然橡胶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
从一粒发芽的种子到胶苗到幼树,植在山上的胶苗在湖南人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,长成一棵棵能流淌出胶乳的大树。1967年,西双版纳勐醒农场二分场,湖南人支边8年后,终于可以收割胶乳了。
“出胶了!出胶了!!出胶了!!!第一个报捷的人那么急切。那些刚毅倔强的汉子们抱头痛哭起来。湖南支边人种在心里八年的橡胶终于流出了胶!”报告文学《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》记载了湖南支边人在云南割胶时的心潮澎湃。
在橡胶的种植禁区北纬23度线以北地区,中国人成功生产出了橡胶,打破了西方科学界北纬17度以北不具备种植天然橡胶条件的魔咒。
1982年10月16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局长赵凡充满自豪地宣布,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,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。涓涓流淌的胶乳,凝结湖南儿女的铮铮血脉。橡胶奇迹的背后,浸润湖南儿女的湖湘精神底色。
如今,支边云南的第一代湖南儿女,有的已是暮年,有的已埋骨大山。澜沧江两岸,橡胶林密布山野,云南已成为我国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。我国已跻身世界产胶大国行列。天然橡胶,从被“卡脖子”到成为“压舱石”。
支边云南的第二代、第三代、,在新的时代下Bob体育综合app,传承着骨血里的湖湘精神,续写新的湘人故事。他们与少数民族血脉相连,鱼水相亲,相融相生,为祖国边境地区发展繁荣继续贡献力量。(文/天然橡胶网)